关于开展2021年度“大创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吉林师范大学教务处 教学研究 
教务处

内部链接
关于开展2021年度“大创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05-06  阅读次数:  
各学院:
      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根据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1年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申报和国家级项目推荐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校决定组织开展2021年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内容
      按照“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实施团队合作、产学研合作项目。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1.创新训练项目: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2.创业训练项目: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商业计划书编制、可行性研究、企业模拟运行、创业报告撰写等工作。
      3.创业实践项目: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基于前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成果,开发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二)学校推荐学生申报以下内容项目:
      1.“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相关项目。
      2.与教师科研或技术开发(服务)课题相关子项目。
      3.开放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及训练项目。
      4.发明、创作、设计等制作项目。
      5.跨年级、跨专业组建创新团队申报的项目,以及其他有研究及实践实用价值的项目。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周期一般为1年,起始时间从立项之日起计算,项目结束后,由学校组织项目验收。
      二、申报条件
      (一)申请人为学有余力,具备初步科研及实践能力的我校在读全日制本科2018-2020级学生,要求项目负责人在毕业前完成项目。每名学生每年只能申请1项省级项目,负责往年省级项目还未完成的学生不得新申请省级项目。
      (二)指导教师应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主要负责全程指导学生进行项目的实践创新训练指导、监督和管理。每位指导教师原则上不能同时指导超过两个以上的“训练计划”项目。
      (三)项目组成员具有一定的研究、实践能力,能够按照计划如期完成项目。团队参与学生原则上控制在5人以内,每个项目配备指导教师1-2名。
      三、申报程序
      (一)各学院要向全体教师、学生进行宣传、动员,积极组织项目申报、立项工作。项目申请人需填写《吉林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书》(见附件1,以下简称“申请书”),经指导教师签字同意后报所在学院初审。项目组成员确定后,不得更换。
      (二)各学院应成立项目评定小组,对申报项目的成员、指导教师进行资格审查,对申报的项目进行论证、严格把关,确保所推荐的项目具有研究、实践的可行性,按推荐顺序填写《2021年吉林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推荐汇总表》(见附件2,以下简称“推荐汇总表”)并报教务处实践管理科。
      (三)学校将对各学院推荐的项目进行遴选,根据需要组织项目负责人现场答辩和专家评审,推荐省级、国家级项目。
      (四)为提高项目建设信息化水平,加强对项目进行过程管理,2021年省级项目申报和国家级项目推荐将通过“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http://202.198.6.141/)进行数据报送、过程管理及结题验收。项目在“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申报需要学校给各个申请项目分配账号,再由项目负责人将申报书信息填报在此平台上。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四、其他
      (一)5月21日(周五)前,学院提交推荐项目的申请书(附件1)一式三份及推荐汇总表(附件2)(一式一份)的纸质稿报送至教务处实践管理科,电子版以学院为单位压缩打包后发送至邮箱jwcsjk2350@126.com。
      (二)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对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积极组织本次申报工作,成立由主管教学副院长牵头负责的院级组织实施团队,支持学生完成训练项目,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日常管理工作纳入本科生教学管理体系。
      (三)各学院要以“大创计划”项目为契机,深入挖掘优秀项目,积极推荐优秀项目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在“大创计划”项目立项环节将优先考虑积极申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项目。


      咨询电话:3292350


附件
教 务 处     
2021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