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介绍
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四个重点研究基地:
吉林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
吉林省高校德育研究基地
吉林省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1.吉林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
“吉林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于2008年12月经吉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是由吉林师范大学和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合作建设的高等学校高校人文社科基地。中心设立主任一人,副主任一人,办公室主任一人。研究活动类型为综合研究,组织类型为非独立设置,挂靠学院是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省社科院。现在中心主任是赵志勇教授,副主任是龙丽达副教授(兼任办公室主任)。
研究队伍、研究生培养专业点、现有设置重点学科情况如下:
1.人员总数 |
29 |
其中 |
专职人员 |
27 |
兼职人员 |
2 |
|||||||||
2.职称、学位、年龄构成 |
|||||||||||||||
正高 职称 |
副高 职称 |
中级 职称 |
硕士 |
博士 |
30岁及 以下 |
31-45岁 |
46-60岁 |
61岁及 以上 |
|||||||
专职人员 |
13 |
10 |
6 |
6 |
23 |
0 |
17 |
10 |
2 |
||||||
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吉林省资深高级专家、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1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1人;拔尖人才2人;吉林省高校新世纪人文社科优秀人才、吉师学者1人。 |
|||||||||||||||
3.现有研究生培养专业点 |
|||||||||||||||
学位授予级别 |
学位、专业名称及批次 |
||||||||||||||
硕士 |
哲学硕士学位、 哲学学科、2011年获批一级学科 |
||||||||||||||
法学硕士学位、马克思主义理论、2006年获批一级学科 |
|||||||||||||||
教育硕士学位、学科教学(思政)、2010年获批教育硕士 |
|||||||||||||||
4.现有设置的重点学科 |
|||||||||||||||
级别 |
重点学科名称、批准部门、评定时间 |
||||||||||||||
省级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吉林省学位办、 2006年获批省重点学科、2017年获批优势特色学科A类 |
||||||||||||||
哲学学科、吉林省学位办、 2010年获批省重点学科、2017年获批优势特色学科A类 |
“吉林省马克思中国化研究中心”的研究定位是以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基本平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为依托,以夯实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挖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社会发展问题等为研究重心和逻辑进路,以创新性研究为导向,以造就杰出学者为重点,通过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服务地方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研究项目等为抓手,坚持科研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服务,为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服务。
2.吉林省高校德育研究基地
吉林省高校德育研究基地是依托吉林师范大学建立的吉林省首批高等教育研究基地之一。2012年7月29日,经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审,我校申请的“吉林省高校德育研究基地”获批为“吉林省首批高等教育研究基地”(吉教育科研 [2012]7号)并挂牌运行。2016年12月2日,再次获批为第二批“吉林省高等教育研究基地”(吉教育科研 [2016]3号)。基地有研究人员52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6人;博士24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2人;有吉林省拔尖人才1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业人才1人,吉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1人,吉林师范大学名师2人,为开展特色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根据基地德育研究工作重点,我们相应地组建了5个人员配备科学、特色鲜明、学术方向明确的研究团队,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团队、道德伦理思想与实践研究团队、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团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团队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研究团队,卓有成效地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分析和研讨德育新问题、新特点、新挑战。吉林省高校德育研究基地成立以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先后发表论文228篇,其中核心或CSSCI论文98篇。获科研立项98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全国教育科学项目1项、共青团中央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3项,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30项、吉林省教育科学项目5项、吉林省教育厅项目13项。出版著作和教材23部。获科研及教研奖励27项,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3项,其他奖5项。对于我省德育理论和实践研究起到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引领了吉林省高校德育研究工作的方向,为促进和繁荣吉林省高校德育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3.吉林省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吉林省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于2017年1月由吉林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属于吉林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库。本中心以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满族语言文化”博士点项目、1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为依托,汇聚吉林师范大学、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师资,从吉林省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以开放性、创新性、协同性、实践性和个性化的思维观念,深化“文化政策分析”、加强“区域文化规划”、优化“文化生态格局”,并以资政谏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文化交流和人才培育为功能指向。
中心有研究人员50人,其中教授10人,研究员2人,副教授14人,副研究员2人,博士22人;硕士生导师15人, 吉林省长白山学者1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1人, 吉林师范大学教学名师1人,为开展特色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根据研究中心工作重点,发挥原有的满族文化研究中心、东北文化研究中心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中坚力量,形成分别以咨询机构实体建设、培养文化优质人才建设、公共文化数据建设、对外交流建设、拓展文化成果推广与传播和文化产业建设为任务的多维度研究团体,卓有成效地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分析和研讨吉林省文化发展新问题、新特点、新挑战。
自成立以来,中心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核心或CSSCI论文70多篇。获科研立项近10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近30项。出版著作和教材近20部,获科研及教研奖励近30项,其中一等奖5项。总体来看,本中心对吉林省文化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带动作用,未来也将引领吉林省文化发展工作的方向,为促进和繁荣吉林省文化研究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以下简称 “中心”)是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前身为2016年4月组建的吉林师范大学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研究中心,2017年10月,更名为吉林师范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2018年经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心建设与发展紧密依托的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系吉林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中心拥有一支年龄、学历、学缘结构较为合理、研究实力较为雄厚的高素质研究团队。现有研究人员29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8人,教授15人,副教授12人,讲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省拔尖创新人才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省教学名师1人、吉林省社会科学哲学学科专家1人、吉林省高校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1人、吉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1人、第十二届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吉林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2人、吉林省高层次D类人才5人,E类人才6人。
中心自成立以来,根据《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认真落实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咨询服务等各项任务,取得了重要进展。始终坚持“聚焦理论创新,强化学理阐释,重视实践指导,强调服务地方”的原则和宗旨,秉持“跨学科研究”的学术理念,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深入揭示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为民情怀和哲学意蕴,深入总结这一思想在吉林大地的生动实践。同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坚持研究和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统计数据截至202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