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就业指导
有关大学生就业的五点建议
作者:发布日期:2021-10-30点击数:

  1.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近几年,许多业内人士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增强信心,促使他们实现设定的目标。实际上,有近一半的学生并没有制定过职业生涯规划,即使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其内容也多泛泛而谈。建议大学生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定位,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往届毕业生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切身体会;围绕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社会实践锻炼等制订学习成才计划,并做到一学年一总结一修订,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切实转变观念,切忌好高骛远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难在观念的转变。我国高等教育仅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实现了向大众化阶段的跨越式发展,但观念的转变却需要很长的时间。高校要转变教育观念,要注重因材施教和培养目标多样化,使教育结构和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减少结构性失业;家长也要改变传统观念,以减轻学生因家庭期望值过高所形成的压力;大学生更应转变就业观念,从“天之骄子”的光环中走出来,将自己定位于具有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建设者,自愿从一般性的工作做起,从基层做起,从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做起。有人说,只听说过大学生失业,没有听说过农民工失业。此话虽不严谨,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就业观念差异所导致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3.树立“在实践中成长”的理念
  高校应以教育部相关文件为指导,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实训课,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树立“在实践中成长”的理念。一些高校的实践表明,就业指导仅靠说教达不到理想效果,组织毕业生到基层那些求贤若渴的用人单位去看一看、听一听,或是组织校友中的成功人士来校讲述自己在基层就业的经历和成就,往往能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大学生在基层实践中要做到:认真敬业,勇承重担,提高交际技能,善于发现变化并且适应变化,摒弃各种错误观念,不断开拓进取、不断开发新技能。这些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思想与实践的碰撞和不断成长的过程。
  4.锻炼人际交往能力
  中国社会调查所对大学生就业的调查样本显示,已就业的大学生对工作的总体满意率为38%,对现有工作不满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工作性质及内容、薪金待遇、人际关系等方面。对人际关系的不满意反映了大学生初入职场时对社会的不适应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因此,大学生实习期间要强化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通过与社会接触,经历由“学生”到“社会人”的过渡,他们会发现社会比想象的要复杂,有些事情是很残酷、很现实的,但也能从中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这也再次论证了大学教育不仅仅是要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认知社会。
  5.加强创新精神,勇于自主创业
  李克强总理对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作出重要批示中指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国家大力号召全民创业,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创新精神,用于自主创业,在就业难的局面下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下一条:大学生该知道的职场面试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