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中心简介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设立于2003年,2007年被确定为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3年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下设基础物理实验教学平台、专业物理实验教学平台、学生创新实践平台、中学物理师资实验教学培训平台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拥有各类实验、实训室53间,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中心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注重课程的指向性,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与结构,突出专业素养,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心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为纽带,以国家级平台为依托,不断加强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队伍结构,提升整体水平,逐步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较强实践工作能力的教师队伍。中心高度重视专任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结构、提升素质,积极开展教学团队建设,持续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建立了一支师德优良、结构比较合理、教学水平较高、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满足了学院人才培养需要。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8人,实验教师17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18人,高级实验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6人,占比96.6%,生师比为13.3:1。配有专职辅导员教师3人,教辅人员2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吉林省高级专家1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6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10人次、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1人,吉林省优秀教师1人、吉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吉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5人、吉林省级师德标兵1人,校级“四有好老师”4人。博士生导师11人。中心现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省科技创新团队6个,省高校创新团队1个,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省科普教育基地1个。
中心负责本校8个学院14个本科专业和4个硕士专业的实验教学任务,年均接受本科生1800多人,研究生60多人。同时承担“国培计划”、全省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任务和全省中学生物理竞赛指导任务。近5年,学院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2门,现有省级以上优秀课程12门;学院获省级以上教研项目9项,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3项,出版教材3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0余篇。
中心构建了“三五五九”教学体系,即基础实验与技能训练、综合实验与科研训练、应用实践与就业创业训练“三位”一体、五个平台、五个层次、九个模块的分层次、多模式、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 “五个层次”是预备性实验、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九个模块”是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物理演示实验、物理探究实验、材料分析实验、中学物理教学法实验、电工电子实验、通用技术实验、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充分发挥教师科研优势,将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内容,形成科学研究带动教学内涵提升、教学过程促进科学研究的机制。借助“互联网+”、“创青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华夏杯全国物理教学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等竞赛平台,形成了以赛促练、赛教结合的育人模式,每年荣获国家级、省级奖近百项,学生承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次入选全国年会展示项目。
中心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聚焦国家、省和地区人才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紧扣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创新实验室管理机制,探索引领实验教学改革方向,共享优质实验教学资源,以高水平实验教学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工作。坚持“求真务实,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优良传统;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实验教学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实验室建设与基础教育相结合的改革思路;紧密围绕“以学生为本,强化知识与技能,注重过程与方法,提高素质与能力、突出实践与创新”的实验教学理念,加强示范中心建设,加快实验教学改革,持续资源优化,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示范中心各项工作不断发展。
(初审:左斌 复审:刘惠莲 终审: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