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 管理机构 | 建言献策 | 院长信箱
高中版

学生习作

多读多思,方能去伪存真

发布者:  时间:2022-09-05 14:57:36  浏览:

盐城中学  祁泰霖

越是热爱读书的人,越不会迷信书本,这似乎已成为一条定律;反倒是那些一生读不了几本书的人,会将自己看到的只言片语当作人生信条,奉为金科玉律。只要多读、多思、多实践、多推敲,我们自然就能够辨伪去妄,去伪存真。

中国历史上,有一则“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我想编这故事的人一定是为了给《论语》一书打广告,借此突出《论语》的经典与权威。因为此故事的主人公赵普如果真的仅凭读了一半的、千年之前的古籍就去治理一个国家,只有两种可能——要么食古不化,死搬教条;要么就是富有超强的实践能力,足以将古代真理与当时实际完美结合。

任何书本上的东西,哪怕皆为真理,那也只是前人的经验总结,未必就能成为今天和未来的圭臬。这一点,亚圣孟子看得比谁都清楚,他留下的那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至今仍是对天下读书人鸣响的警钟。而且越是卓越的大家,就越不会提倡自己的后学、门徒迷信自己的学说,而是会要求他们敢于突破和超越前人,如此,才会有学术的进步。

而作为晚辈和后学,则更应有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勇气。也正是有了这股勇气,近2000年后的伽利略才能勇敢地挑战起亚里士多德这位“至圣先师”的权威和学说:他认为月球表面并不像亚里士多德说的那样平滑,而是呈现不规则的凹凸起伏;他又用实验证明,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会同时着地,铁球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任何关系。我相信,亚里士多德在天之灵一定不会因此尴尬,而会为此欣慰。因为一个追求真理的人,看到自己一直被后人沿用的错误得以纠正,他定会如释重负。

如果我们只是“尽信书”,那么世界就会一直停留在远古,科学就不会有进步,治国就仍要抱着《论语》……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科技成果、新生活方式都会与我们绝缘。

今天,我们已经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从事的是全新的事业,根本就没有一本以不变应万变的“百科全书”供我们套用,让我们包打天下。虽然我们可以从前人留下的精神遗产中获取可以给我们启发的、“战略”性的精髓,但制定具体“战术”,还得靠我们自己。

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一株能思想的苇草。”思想的意义就是让我们不迷信,不盲从,不人云亦云,不萧规曹随。正是思想,让这个世界百花齐放、万紫千红;也让中国找到了一条前无古人亦无同道的、独特的发展道路,而且,取得了成功。

请注意,不“尽信书”,绝非让我们少读书甚至不读书,反而是要求我们读更多的书。因为,只有多读书,才能让我们开阔眼界,明辨是非;只有多读书,才能让我们货比三家,收获真经;只有多读书,才能让我们的思想与书本上的知识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让这智慧的火花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

【评点】

文章由“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导入,将论述方向自然地引入到对前人学说和书本知识的态度上。以孟子和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伽利略的经典事例为论据,阐述了不迷信书本和权威的意义。而将亚里士多德的著名金句与其学说被伽利略否定这两则材料用在一起,非但无损亚里士多德的光辉,反让文章更意味深长。文章后半部分内容切入到今天中国人的建设事业上,使论述更具有现实意义,更富有时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