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学团工作
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时间:2012-04-20   来源: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点击数:

一、学生人数激增

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2005318万、2006413万、2007495万、2008559万、2009611万、2010631万、2011660万、2012680万。8年时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318万增加到680万,每年还有上一年30%左右未就业的毕业生。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选材刁

应届生就业不吃香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在某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招收的1000名员工中,只有40名是大学应届毕业生;某印刷有限公司的代表说,“尽管我们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我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三、专业同

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近年来,一些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认为,对于近年来盲目上马、目前就业较困难的专业,应坚决按教育部规定,区别具体情况减少或停止招生。

四、薪酬低

市场只给1700元/月

这次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北京和上海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五、假招聘

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

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

六、缺经验

调查显示,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占63%。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缺的是“教练”。

七、怕吃苦

不愿从基层做起许多企业反映,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差,比较自私,因此不愿意接收应届大学生。

八、频跳槽

企业抱怨“学费太高”

大学生就业后稳定性差,是造成企业不愿意接收大学生的另一重要原因。

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0%。甚至像联想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也认为他们为大学生高流失率“交的学费太高”

(部分资料摘自淮海职业学院)

吉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