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雪玉,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吉林省文学学会理事、吉林省妇女学会理事、四平市非遗协会理事,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
研究方向:东北民间文学与文化、中国现当代文学、语文教育。
讲授本科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代小说研究、文学概论、艺术概论、文艺鉴赏与评论、90年代中国文学等。
研究生课程: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国外中小学教育、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研究等。
近年来教学、科研成果:
一、比赛获奖
1.吉林师范大学第二十七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2021;
2.吉林师范大学第二十八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2022;
3.吉林师范大学第九届青年教师公开课观摩大赛“教学标兵”,2022;
4.吉林师范大学首届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022;
5.“超星杯”第三届吉林省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2023;
6.“超星杯”第四届吉林省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024;
7.“超星杯”第五届吉林省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025;
8.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诗教中国”讲解大赛国赛三等奖,2024;
9.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诵读中国”诵读大赛国赛一等奖,2024;
10.第七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诵读中国”诵读大赛省赛一等奖,2025。
二、科研成果
(一)著作
1.中国满-通古斯语族异类婚故事的叙事学研究(独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5;
2.剪绎满族女神故事(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20;
3.中国精神谱系(副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21。
(二)项目
1.萨满祭祀仪式与东北二人转研究,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2013-2015;
2.中国满-通古斯语族异类婚恋故事研究,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2016-2017;
3.中国东北满-通古斯语族动物故事研究,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2018-2021;
4.中国满-通古斯语族植物故事研究,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2022-2025;
5.中国民间抗灾故事母题的生态文化意义研究,吉林省社科院项目,2023-2023;
6.中国东北满-通古斯语族异类婚恋故事研究,吉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2017-2020;
7.叙事学视域下的满通古斯语族动物故事研究,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24-2025;
8.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的满-通古斯语族文化记忆研,吉林省民委课题,2023-2024;
10.满通古斯语族异类婚恋故事研究,四平市社科基金项目,2016-2017;
11.生态文化视域下的吉林民间抗灾故事研究,四平市社科基金项目,2024-2025。
(三)论文
1.《东北满族英雄故事母题探析》,文化遗产(CSSCI),2015.1;
2.《<红楼梦>中神话“故乡”的多维呈现与意义探寻》,文艺争鸣(CSSCI),2025.3;
3.《泛娱乐化时代的网络恶搞》,东吴学术(CSSCI扩)2017.3;
4.《仪式语境中的程式化》,戏剧文学(核心),2012.6;
5.《母题视野下的满族英雄故事》,满族研究(核心),2015.1;
6.《东北二人转艺术的魅力之谜》,吉林日报学习实践版(核心),2015.11.21;
7.《关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思考》,吉林日报学习实践版(核心),2015.12.12;
8.《东北民间故事的多元化结构模式探析》满族研究(核心),2016.4;
8.《关于戏剧经典“本土化”改编的思考》,戏剧文学(核心),2019.5;
9.《“恶搞”文化:一种狂欢化的诠释》,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1;
10.《满族萨满舞蹈的程式化与随意性探析》,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0.1;
11.《留学生使用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及教学对策》,无锡商职技术学院学报,2015.4;
12.《近代以来日语外来语对汉语的影响探究》,齐齐哈尔师专学报,2015.5;
13.《满族民间故事神奇婚恋母题探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5.5;
14.《满族民间故事中的道德意蕴探析》,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5.6;
15.《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对策探析》,烟台南山学院学报,2015.4;
16.《论日语外来语对汉语言的影响》,鸡西大学学报,2015.9。
(四)获奖
1.《泛娱乐化时代的网络恶搞》,四平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8.3;
2.《关于戏剧经典“本土化”改编的思考》,四平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0.8;
3.《剪绎满族女神故事》,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0年度影响力图书”,2021;
4.《中国精神谱系》入选教育部2021年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选题,2021;
5.《民间抗灾故事母题的生态文化意义研究》四平市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4.7。